央廣網永州8月6日消息(記者 黃珂嵐 實習記者 羅煌陽)8月5日,站在自家田埂上,望著汩汩清水沿新修渠道直抵田頭,湖南省永州市藍山縣大橋瑤族鄉(xiāng)桂源村種糧大戶歐陽紀勝笑意舒展:“以前水貴如油,肩挑背扛累斷腰;如今水到渠成,收割機開進田埂邊,力氣省了,心氣順了!”

大橋瑤族鄉(xiāng)山丘起伏,十年九旱,水利羸弱令農田長期“口渴”。過去每逢灌溉時節(jié),村民晝夜排隊守水,為爭水而起的口角時有發(fā)生,“望天田”成了壓在農民心頭的重石。

轉機始于今年初鄉(xiāng)里一次深入田間的專項調研。鄉(xiāng)干部們腳踩泥土,走遍7個行政村,訪問200余戶農家,農田水利設施年久失修、機耕路梗阻等12項難題被逐一記錄。這份帶著泥土氣息的報告,最終撬動縣農業(yè)農村局、水利局等部門的支持,120萬元專項資金注入這片干渴的土地。

工程推進中,鄉(xiāng)干部及村民代表等戴上草帽、卷起褲腿,既當“監(jiān)督員”緊盯工程用料,又化身“協(xié)調員”勸開爭水村民。他們就水渠路線怎么走由大家投票;施工方被村民圍住質疑時,大家立即召集各方“打開天窗說亮話”,現場算清賬目、化解心結。

汗水澆灌終見回報:一條2.25公里新水渠率先通水,如銀鏈般纏繞山丘;5座攔水壩已蓄起清波;2.12公里機耕路硬化工程正加速推進。工程整體已完成80%,待全面竣工,將澆灌3000余畝良田,惠及全鄉(xiāng)2680名群眾,讓旱澇無常的“望天田”蛻變?yōu)楹禎潮J盏摹胺判奶铩薄?/p>

“田埂上的民主,潤澤的是民心。”鄉(xiāng)干部表示,未來將持續(xù)聚焦“米袋子”安全,把代表監(jiān)督嵌入高標準農田建設、農技推廣鏈條,讓瑤鄉(xiāng)每一寸土地都成為豐收的堅實根基。

編輯:楊清
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“央廣網”客戶端。歡迎提供新聞線索,24小時報料熱線400-800-0088;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“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”線上投訴。版權聲明: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,未經授權不得轉載。轉載請聯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創(chuàng)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。
長按二維碼
關注精彩內容